园区动态-广州市晟龙工业设计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新闻专访 | 老城区的工业“新芽”

2021/3/26 18:00:00

      站在全彩3D扫描仪上,从头到脚360度扫描录入建模数据。不出6个小时,一个与被扫描者面貌一模一样的塑像就形成了。以往,手艺人用陶瓷给人雕像,需要数天时间;现在,依靠3D打印技术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以使用到树脂、金属粉末等更多元的材料。

      这样的场景,在位于荔湾区的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内屡见不鲜。如今,这里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早年,园内的业态主要以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贴牌制造、代工加工为主。“产业园十年前就我一个老板负责管理一家工厂,现在园内已培育出几十位老板统筹整个产业。”负责园区运营的广州市晟龙工业设计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孝超笑道,园区蝶变的密码,在于传统的加工工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正门


3D打印让天马行空的工业设想成真

      生产销售数码相机起家的陈孝超坦言,2010年前后,风起云涌的智能手机大有取代智能相机之势,他只能向新的产业赛道迈进。问题是,依然选择低成本的廉价加工业,还是更换另一种业态呢?当时,陈孝超发现,工业设计将更有市场。他们曾为了一个数码相机的外观造型去海外寻找设计商,陈孝超深感掌握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工业设计是具有科技门槛的领域。公司没有设计、没有好的点子和产品规划,就造不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陈孝超谈到,而沿着工业设计的高科技路子,现有的“减材制造”工业水平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后来陈孝超获悉,中国商飞在研发C919大型客机的过程中,飞机驾驶舱门委托国外厂家使用传统制造工艺生产,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高达2亿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委托国内3D打印厂商研制,用时不到半年、投入2000多万元就制成了。


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实现了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蝶变


      这就给了他启发:减材制造技术难以完成的工作,何不尝试用3D打印的增材制造技术来实现?事实证明,有了3D增材打印技术,工业设计师天马行空设想的方案,往往都能造出成品,他们不必再为“造不出来”而屡次修改设计方案。

      2014年初,公司将自有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经广州市工信局(原市经贸委)批准,广州市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区3D打印产业园挂牌成立。这是广州唯一一家以3D打印技术产业为载体的新业态产业园区,现已聚集了六十多家3D打印、工业设计及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


园区形成从设计到生产的产业闭环

      入驻在园区C栋的广州谦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机器设备搬上了4楼。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专业3D打印控制系统方案提供商。其生产的Makerbase产品近年来占据全球3D打印控制系统市场份额约20%,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他们产线设计出的控制板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销售给园区内其他3D打印设备的生产企业,用作下游3D打印设备核心部件。”陈孝超介绍,“工业上楼”搭建了立体的工业格局,园区通过搭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生态链,最大限度整合了3D打印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资源。


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的工人在操纵现代化设备


      园内的广州市捷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该公司生产的3D打印设备和产品,供应给了清华大学、富士康、五菱汽车等知名机构和企业。公司总经理李一奇表示,在园区2天内就可以实现从设计到产品的跨越。“随着工业的发展,现在的工业设计必须有三维视角,否则无法描述想法。”李一奇说,园区内上游的工业设计单位提供了产品的三维构想,我们来帮他们落地生产。

      随着园区企业的壮大,有限的场地空间制约了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去年,园区获荔湾区政府批准,将用地容积率调整到4.0,今后通过改造扩建,园区建筑面积预计可增至8.6万平方米。“未来,园区将进一步打造3D打印+智能制造产业服务集聚区,在荔湾区东沙片区快速形成高科技企业集聚生态圈。”陈孝超说。



本文转载自: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李鹏程

【统筹】陈思勤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展开